第227章(第2/5 页)

走,城里那里能够自动走动的人,都出来围观看热闹了。

也不止是看热闹,那些从鸾城过来的贵族豪商士族们尤其关注这事。

裴昌做的这事,如果是按照南疆现在的律令,那是杀头的重罪,但按照大凤朝以前的律法和惯例,则是常规操作。逢战事,一城易主,莫说清理些士族豪商,便是把封地被掳掠成空城都属正常。远的不说,就说平怀城叛乱时,虔公府把六座封地踏平了,不也没事么,虔公府的二公子羽扬现在还成了四通县的县令。

羽鹤在裴昌和甲义抄查灭门的时候,没出来阻止,也是有多方面考虑。一来,他们的衙门里只有几十个差役,有职位的官员只有十几人,上上下下全加起来也不是武部的对手,打不过,拦不住。二来,南疆的律令是由南疆王和曦公定好大框架,再由刑部完善细则,几乎可以说是南疆的各项新政都是由曦公主张、南疆王采用推行形成的。如今曦公的庶出兄长和亲随行与南疆律令相悖之事,大家正好看看曦公和南疆王对此事的态度。

……

羽九玄从小跟在父母身边接触朝政,正式参政议事已经有四年半时间,对朝堂上的事已经很是熟悉,略微翻了下卷宗,再看刑部诸人的处理态度,心里便有了几分计较。

裴昌带着武部行抄家灭门之事到现在有两个多月,他并不是一夜之间把所有人全抄了家,而是陆陆续续进行的。他所做的事,全是越权行事,越的是掌刑司的权,按理,掌刑司即使无力阻止,也要上报给朝廷。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衙门每月都有往鸾城递奏折,却对此事只字未提。

摆在堂上的人证、物证、卷宗等皆显示出掌刑司这两个月里都在为此事忙碌,且担了极大的风险,这是有功的,也显示了他们的能力。

可掌刑司把这事情压着不报,其用心,让羽九玄不得不多想。

如今这案子闹成这样,表面上追究的是裴昌,实际上看的却是她父亲裴曦。

如果裴昌在行事之初,掌刑司便将此事上报到鸾城,城中遇害的人或许只会是三两家,绝不会闹到全城的士族豪商地主全没了。

又或者,他们路过大野城没有发现此事,掌刑司等他们离开后,将堂上的这些东西送到鸾城,她娘亲当如何处理?她娘亲如果按朝廷律令办,便是坐实外戚行凶之名。名声极佳的曦公刚起兵便一反之前的作派,纵容兄弟行劫掠之事,把一城的士族豪商地主都杀绝了,往后谁还敢归降投效南疆?如果她娘亲不按朝廷律令办,连南疆王和王君都带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