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4 页)

公主,在家里有一堆奶妈的情况下,自己奶孩子奶到半岁,他强烈要求,才给孩子断了奶。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母女俩干架的频律一路升高。

这孩子挨打是一定要还手的,谁打她都不行,一定要还回去,哭着也要还手,下场往往惨烈,最先是孩子被打哭,再是羽青鸾被气到不理她。孩子见状又过去哄她,羽青鸾瞬间心软又心疼上孩子。最后母后俩合好如初。

过不了多久,她俩又打起来了。

孩子淘气,扯羽青鸾的头发,羽青鸾掰开孩子的手不让扯,孩子玩得开心继续扯更用力地扯,于是手心挨巴掌了。孩子一看,啊呀,你打我,生气,“啪”一巴掌给她娘打回去。羽青鸾一看,你竟然敢打我,又对着孩子的手掌心“啪啪”两巴掌,孩子不甘落后,又“啪啪啪”连续几巴掌对着她娘打回去,母女俩打起来了……

孩子扯头发、乱扔东西、乱往嘴里塞东西、撕纸、撕书、拿勺子把碗里的米饭往四下挥洒……最后都会演变成羽青鸾制止不成,打手心,孩子还手,她继续打,孩子哭,羽青鸾生气,孩子哄她,母女合好。每天上演,有时候一天好几场。

这孩子挨过打的事,再想干的时候,会先偷偷地看一眼她妈,待见到她妈的眼神过去,立即秒变乖,假装没有那么回事,爬开。

八、九个月大的孩子,也是很懂得察颜观色。

裴三郎辛苦准备的儿童读物,拿出来,抱着孩子,没讲两页被撕了。他把孩子往羽青鸾的怀里一放,说:“你来。”打孩子的事,羽青鸾擅长。

羽青鸾抱着孩子,翻开书,小孩子顿时秒变乖巧,也不撕书了,指着上面的图“呀呀呀呀呀呀”,不知道是在看书还是在骂他。

……

裴三郎觉得比起教孩子,他更适合做买卖。他把京城的产业全部卖了。

砖窑、炭窑、琉璃瓦厂只能把干活的奴隶们撤走,窑炉这些没法搬迁便随着庄园一起打包卖。

他的庄园都是开垦好的,水车都架起来了,大车水一转,整个庄园的田地都能灌溉上,守着湖,又有小河,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因此庄园卖的时候已经不是买的时候那个价。

那些毛长只适合北方气候的牲口随着庄园一起打包卖。骡子、驴这些能够作为畜力使用到哪都能活的,则是在搬迁作坊时就作为驮动主力带走了。

鸡、鱼等养殖场、牛羊牧场等,都留下了,依然是跟着庄子打包一起卖,一起买的还有粪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