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5 页)

……

裴三郎跟他大哥谈完事,便又赶去找封地在南边的三个小伙伴。

红糖的加工工艺不难,其实找南边的豪商也行的,可既然一起做买卖,有好事自然得想到小伙伴嘛。甘蔗运过来加工的成本太高,路上耗费太大,在原产地制成红糖运来,他开个糖厂二次加工卖,同样也是很能赚的。南边种甘蔗制糖,就更有得赚了。

他知道小伙伴手里没什么余钱,家里分给他们的以及多年攒下来的,都投进了钱庄。

裴三郎与他们拟契,先给三位小伙伴供货商各付了三十两金子的预付款给他们作为启动资金,让他们赶紧把熬红糖的事张罗起来。不过生意买卖,特别是入口的东西,该讲清楚的还是讲清楚,条条款款列明白。

他们跟裴三郎一起做钱庄买卖,也见识过对面的汇通钱庄是怎么倒闭的,自然明白,有些规矩条款看起来严苛,可一旦出事,那就是生死之别。坏掉的甘柘不能制糖,制糙要干净卫生,不能直接打河里、湖里的水使用,必须用井水且要过滤后才能用,包括过滤池要怎么建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他们没按照约定来,扣他们的货款,以后不用他们家的货……

洋洋洒洒的零零种种的列了数十条,看得他们头大。这要不是裴三郎带着他们开钱庄发大财赚万金封侯,都想打人了。不过,等他们看到裴三郎给的报价,什么意见都没有了。这个价,再严苛的条件也接受。

裴三郎告诉他们,入口的东西,再小心都不为过。他会定期或不定期派人过去检查他们的熬糖作坊,如果搞成黑心作坊,以后大家没得生意买卖做。

三人自然应下。

裴三郎又去找姜二郎和鲁二郎。他开糖果作坊的地盘是现成的,奴隶也好说,但他张罗的摊子太多,自己一个人看不过来,在京城地界,论对地头的熟也远不如姜二郎和鲁二郎。

姜二郎是搞管理的一把好手,又有义公那么个爹,有他在,任何人想搞事都得先掂量下,是必须拉拢有对象。

鲁二郎,脾气很好,交流广阔,跑腿又勤快,张罗事情可麻利了,说办就办,他托鲁二郎帮忙的那些事,没一件掉链子。如果不是他遇到鲁二郎,也拉不到这些公子哥们入伙把钱庄这条船开起来。

相互的贵人,相互成全,有发财的买卖自然是要一起做了。

裴三郎把他们俩请到一块儿,依然是到鲁二郎家去谈买卖。

开糖厂,订单是他的、品牌是他的、开厂的宅子和出起步资金都是他